2023FRM备考资料
FRM思维导图
全新复习资料
FRM前导课程
历年习题汇总
在中国,金融人无非就是去上海北京深圳。但是问题就在于,到底是去北京、上海还是深圳呢?
先比较一下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业发展情况:
总体而言,北京的金融业体量最大,因为国有资本集中;
上海其次,代表外资资本;
深圳后发优势明显,代表民间资本。
各有特色,各领风骚。当然,规模只是一方面,金融实力的比拼还需要从区域经济发展、商业环境、城市基础设施、人才集聚效应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根据一家国际权威机构编制的国际金融中心指数,判断一个城市是否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五个维度:商业环境、金融业务发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及城市声誉、其他一般性因素等。
按照这些标准遴选出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如下:
国内城市按照上述标准,上海排名在深圳和北京之前,北京可能会觉得很不爽,就因为我雾霾大、我是政治中心,就欺负我嘛,相信看了下面的数据你也会为北京鸣不平。当然,更多的还是从金融业务规模来讲。
金融行业规模
从金融资产总额、金融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金融业税前利润等来看,北京都大幅领先上海及深圳,虽然其GDP落后上海2300亿元。
1.金融资产总规模上,北京是上海的8.76倍,是深圳的13.74倍,这一点相信大家去北京的金融街走一走就能感受到了,都是航母级的国有金融机构,工农中建总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等;
2.金融业税前利润深圳后来居上,与上海齐平,且增速虽大幅落后北京,却高于上海近7%;北京的税前利润是上海及深圳的8.5倍;
3.金融业生产总值北京小幅领先上海,深圳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追赶;
4.北京的GDP相比上海及深圳,对金融业的依赖较大。
银行业实力比拼
决定金融实力的绝大部分因素是银行业。北京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为主,而上海虽只有交通银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但拥有22家外资银行金融机构,缩小了与北京的资产总额差距。深圳的银行业相比北京上海较弱,从北京的银行法人机构是深圳近3倍就能看出。
北京银行业人均拥有资产1.46亿元,而北京及上海人均拥有资产约0.8亿元。
按照北京银行业金融机构4000亿元假设(实际远远不止4000亿元,还未计算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等其他银行业机构),则北京的人均产值359万元、上海288万元、深圳585万元;
利润率即使按照10%计算,实际上2014年是非常好的年头,远远不止10%,这样计算人均收入:北京36万、上海29万、深圳59万,中位数也是41万元。
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深圳莲花山公园的相亲墙上面秀优越的好多都是银行员工了。不信,有图有真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证券业实力比拼
北京上海深圳三城拥有法人证券机构数量相当,但管理的资产规模北京却比上海及深圳少一倍,这也不难理解,北京有四家国有大行、巨型国有资本,对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股票承销发行、财务顾问等并没有那么重视,反倒是深圳后来居上,资管规模及增速都领先。注意,这是2014年的数据,2015年增速估计不会这么高了,因为这一轮牛市(哦,不,应该说上一轮了)正好是从2014年7月开始的。
但北京的证券业在支持实体经济上,遥遥领先上海及深圳,国内非金融机构通过股市筹集的资金额北京最高,是上海及深圳的4.76倍。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上海和深圳有全中国最大的两家“赌场”(嘘嘘,小点声)。
另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上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对比一下:
上海上交所(战略新兴板):
上交所各类有价证券总成交金额128.15万亿元,增长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7.72万亿元,增长63.8%。定位为大型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战略新兴板侧重于高新技术产业。
深圳深交所(创业板):
201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值128572.94亿元,增长46.3%。上市公司流通市值95128.44亿元,增长50.9%。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444708.19亿元,增长49.9%。定位为中小型企业,较上交所要求略低,创业板门槛也比战略新兴板要低。
北京新三板:
截至2014年12月末,挂牌公司达1572家,累计挂牌企业362家,投资者总数达48675户,是2013年年末总数的7.3倍。定位面向中小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与上交所及深交所基因不同,类注册制,属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层。
私募基金在三地也如火如荼。基金业协会联手百度做了一份好玩的私募基金地图:
数据来源于网络,图中显示了中国各省私募的数量
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383家,认缴规模4.51万亿元,实缴规模3.64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31.74万人。其中:
北京管理人5616家,管理的基金数量5605支;管理的基金规模40858.86亿元;
上海管理人4680家,管理的基金数量6656支;管理的基金规模14086.78亿元;
深圳管理人3558家,管理的基金数量3004支;管理的基金规模10399.99亿元。
保险业实力比拼
接下来是金融圈曾经被人看不起的保险业了。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虽然深圳的法人保险机构只有20家,比北京和上海少2.5倍和3倍,但深圳很好地抓住了保险发展的红利期(2000-2015),成功地做到了保险资产管理规模2.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全国第二,且保险密度跟北京相当,大幅领先上海,保险市场较活跃。北京的保险资产规模为什么只有4560亿元呢?奇怪。
保费收入北京是上海的1.22倍,是深圳的2.2倍。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度的量化指标。截至2014年底,发达市场人均保险支出为3666美元,人民币21996元。保险密度第一的是瑞士,第二是卢森堡,第三是丹麦,美国第十。
数据来源: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报告2015年第4期
也就是说,中国最活跃的保险市场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空间:北京还有3.9倍空间;上海还有5.4倍空间,深圳还有4.3倍空间。
金融人才聚集能力
除了气候、文化、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前景等外在因素以外,对于高端金融人才的集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因为金融属于高端服务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金融专业高材生或其他受金融行业欢迎的专业人才,他们考虑是否接受一份金融工作非常重要的两点无非就是发展机会、薪酬。而发展机会很重要的就是看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比如金融街、陆家嘴、福田中心区,有银行(信托、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等)、证券(券商、基金、期货等)、保险等,就比较吸引人。我们再来看能够量化的标准:薪酬。对比一下北京、上海及深圳的金融业薪酬:
数据来源于网络
2014年,北京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25482元,是北京平均水平的2.2倍。同时,北京非私营单位金融业平均工资,是私营单位金融业平均工资的近3倍。
调查显示,上海地区的金融从业人员平均月薪为8337元,深圳为7583元。按照上述北京平均工资计算,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为18,790.17元,私营单位平均月薪为6263.39元。
相比北京,上海和深圳私营金融单位较多,因此,金融业平均薪酬水平排序依次为:北京非私营单位≥上海≥深圳≥北京私营单位。
分析了大半天,到了该说结论的时候了。结论就是:短期内北京的金融实力最强,上海其次,深圳快速追赶。北京代表国有资本,上海代表外资资本,深圳代表民间资本。北京有京津冀一体化,上海有浦东自贸区,深圳有前海,各有特色,各领风骚。
声明|本文由
FRM考试综合采编,作者|佚名,来源|财经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须经原作者同意,感谢作者的付出和努力!